紫砂壺是許多人選購茶壺的第一目標,然而逐漸展露光芒的台灣壺,也有獨特的壺藝風格,值得愛茶玩壺的人們發掘它的價值。

台灣壺藝的萌芽約起於三十年前,相較於大陸壺悠久的傳承,台灣壺猶如襁褓中的嬰兒般稚嫩,作品形式與工藝之美雖不成熟,卻增加它的可塑性。由紫砂壺的歷史來看,茶壺的設計似乎以進入窠臼中,作品與創作者間的相互薰染的精神以難再現;甚至許多製作紫砂壺的師傅對茶藝並不了解,只依商家訂單決定茶壺的製作,少了那份聲氣相通的情感,總讓人覺得少了一點蘊含。

反之,台灣從事壺藝工作的人士不但多為知識份子,而且深闇茶藝之道,由茶的精髓體悟壺的搭配,以變化多端的手拉胚加上壺藝家自身的本土情懷,製作出許多令人激賞的台灣壺,將台灣茶特有的風味與茶壺結合,為品茗增添更多樂趣。就像渡海來台的烏龍茶樹一樣,經這片土地滋養綻放不同生命力;台灣壺雖沒有紫砂泥般優秀的原料,但在學識、情感的多方交融,以及沒有牽絆的想像與努力實現中,可預期台灣壺的未來將是無可限量。